24日,由中国新闻网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网商银行协办的“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论坛”在中国新闻社举行,金晓龙以现场连线形式参会并介绍,成立于2015年6月的网商银行专注于服务小微和农村客户,在过去的6年当中,已累计为4000万以上的小微和三农客户发放过数字贷款,当中超过2000万以上的客户来自于县域及县城以下的小微经营者和经营性农户。
农村金融难点和机会是什么?金晓龙认为,在当下依赖网点人工和抵押的传统金融模式下,农村金融仍然处于难以推广的境地,但这既是当下的现状,也是普惠金融的机会。他解释道,“在农民的数字化生活方面,农村网民规模3.09亿,贫困村通光纤比例达到98%;在农业生产方面,全国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22.5%,电商服务站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8.9%;在农村的数字化管理方面,县域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66.4%,行政村三务综合公开水平72.1%。综上所述,农村全面的数字化进程为数字化的普惠金融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物理前提。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农村的数字金融大有可为。”
那么,网商银行的农村金融实践是怎么做的?金晓龙介绍,在保障客户规范授权、数据安全管控的前提下,网商银行为客户提供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0人工干预的310信贷模式,与网商银行达成合作的县域,当地客户在支付宝上面的市民中心模块或智慧县域模块等多个入口找到网商贷,就可以从线上获得贷款服务,并且随借随还,没有任何的提前还款费用,非常灵活方便。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目前网商银行已经与900多个县域政府达成了合作,在全国1800个贫困县当中超过一半,“农民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获得大部分的信贷支持和账目兑换、理财服务等,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广泛认可。”金晓龙称。
此外,他介绍,网商银行还创新推出了“大山雀”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在国内首次把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村的金融服务,通过解析卫星影像,判断农户耕种面积和品类,预测产量产值,从而给予合理的贷款额度。目前,“大山雀”对水稻、小麦等主要作物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3%,还能识别苹果、猕猴桃等新品类。上线以来,已经为数十万的种植农户发挥了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